• Charlesworth
  • 新闻

上周查尔斯沃思论文润色曾专门写了篇文章介绍Beall黑名单消失的原因,然而,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就再也不会有类似的黑名单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来自《自然》期刊消息,近日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家公司宣称他们在6月15日推出一份掠夺性期刊的名单,不过,只有付费的订阅用户才能得到这份名单,且作为该公司订阅“白名单”的随赠产品。

 


Beall黑名单的作者——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学术图书馆员Jeffrey Beall对入选黑名单的期刊的评选标准一直以来受到诸多争议,而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则宣称他们拥有“目前能做到的最科学的方式”来客观评价相关期刊,这些评判标准包括假编辑、剽窃论文和同行评议政策不清,但其也拒绝提供所有标准项,表示公司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公布。

 


据了解,这份黑名单的已经包括了大约3900份期刊,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相较于Beall黑名单作者所面临的诸多压力甚至威胁,该公司表现的更加谨慎,所有被列入黑名单的期刊都有申诉的机会,该公司也会给出被选的所有原因。

 

该报道还就此叙述了黑名单的价值问题,到底掠夺性期刊名单有没有意义呢?可谓是见仁见智,有人说意义不大,应该从作者本身对高质量期刊的认知水平提升上做起,而不是花费成本在搜集黑名单上,也有人认为,黑名单意义重大,它不仅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份可靠的期刊投稿指南,也让科研院所在科研评审及人才招聘上提供有力评价依据。

 

近日,国内媒体也刊登了中国学者撰写的呼吁国内有关部门应尽快公布一份国外掠夺性期刊的名单,以期一定程度上避免学术不端等行为的发生。

 

分享給你的同事

推荐阅读

10种方法有效识别掠夺性期刊!

推荐阅读

1000多本掠夺性期刊及出版商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