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rlesworth

当今大部分学术论文都需要接受同行评议,由同领域学者对其前瞻性和局限性进行审查之后才能进行发表。尽管这看上去似乎很合理,但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一审查过程提出质疑,就像爱因斯坦那样。爱因斯坦一生只接受过一次同行评议,并对此展现出轻视的态度。爱因斯坦为什么对同行评议如此排斥?我们是否也应该质疑同行评议在学术界的广泛运用?

 


爱因斯坦是在德语国家开启了他学术生涯,他发表论文的德语杂志并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同行评议系统。例如,爱因斯坦发表过四篇著名论文的期刊,the Annalen der Physik,从来不采用同行评议体系。主编曾这样形容他的审稿原则:宁愿被指责评论太过温和,也不愿被指责扼杀不同的观点。

American adventure


爱因斯坦1935年到达美国后才不得不面对同行评议。他和同事将一篇关于引力波的论文寄给美国首屈一指的物理学期刊Physical Review。期刊主编John Tate对于是否出版这篇文章犹豫了一个月,随后他把文章寄给了一个审稿人希望获取参考。审稿人回了十页评论,质疑这篇论文的许多中心观点。主编将这些评论返还给爱因斯坦,要求他思考一下其中提到的问题,作出必要的修改。对此爱因斯坦是这样回复的:


我们将稿件交由您来发表,但并没有授权您在出版前将它展示给其他专家看。我没有任何理由去处理您那位烦人专家的错误评论。介于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还是更愿意将这篇文章发表在别的刊物上。


爱因斯坦从Physical Review撤回了那篇文章,随后将其发表在一家刊物上。尽管如此,出版的版本仍然有大幅修改,缓和了许多原文中的主要主张。

What would Einstein say today?


有些人会觉得这是一个历史闹剧,但从中也可以获得一些对当代科学家的重要启示。


首先,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同行评议只是一个近代的发明。而在大部分的历史中,科学进步往往是以一种更开放更大众的方式进行评判的。其次,它也告诉我们同行评议的过程可能会引起学者不满,哪怕是那些最伟大的学者也不例外。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学者无法听进批评意见,导致许多天才的想法最终被埋没。

Bad review for peer review


也许最稳妥的解决办法就是努力完善同行评议体系,但如何实践这一点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需要通过设立清晰的标准,从而使同行评议体系更为客观。也有人表示适当的主观性是重要的,因为它可以避免审稿人拘泥于已有的观点,排斥更多创新的途径。
同行评议体系的不足促使新的综合评估体系产生。例如,有的科学团体试着使评估过程公开化,一些科学家将论文发表在网络上,而另一些科学家来决定这些文章是否值得发表。

Let’s try something new


有人像爱因斯坦一样,认为同行评议应该被抛弃,“观点的自由市场”才是使学术研究被大众接受的最好方式。但这样也存在很多潜在问题,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增加了 “伪科学”取得合法性的风险。尽管如此,考虑到同行评议的缺陷,我们认为其他评议体系仍值得考虑。同行评议固然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方式,但是业内还需要一系列不同的交流途径,供人们展示和讨论科研成果——同行评议期刊只是其中的一个选项。其他的选项会逐渐引起更多学者和作者的关注。我们相信这种具有多样性的科研环境才是爱因斯坦乐于看到的。

 

对原文进行了适当删减,英文原文链接:https://theconversation.com/hate-the-peer-review-process-einstein-did-too-27405

 

 

 

分享給你的同事

推荐阅读

2021同行评审周专题——一文读懂同行评审的历史

反感便携式同行评审?别担心,你可以掌握主动权!

同行评审人的基本守则

推荐阅读

一张图看懂同行评审流程

你为你的导师代写过同行评审吗?

2018年同行评审周 | 痛苦的同行评议问题:我是否应保持匿名?

推荐阅读

单盲评审和双盲同行评审的区别

双盲评审方式无论是对审稿人还是作者都是受欢迎的

2018年同行评审周 | 成为有效同行评审人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