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rlesworth

科学是严谨的,想要在科研这条路上走下去,阅读原文献是必须要做的,而且需要持续不断的阅读,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恒心才有恒产,与其耗费大量时间成本去获得经验,不如接受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方法,来自滑铁卢大学教授S. Keshav的论文《How to Read a Paper》中提出的阅读学术论文的三步法是人们比较认可的阅读技巧。

 

 该论文信息

 

虽然这篇文章在2007年便发表了,有些作者也许还阅读过,不过,正如S. Keshav在该文开篇所说的那样,无论是审稿人还是研究生、博士生在面对每年需花费几百个小时去阅读论文的现实情况,学习有效阅读论文的技巧非常重要。因篇幅有限,小编将归纳出S. Keshav三步法阅读论文的精华部分,会在文末放上英文原版论文下载链接,供作者深入阅读。

 

S. Keshav比较低调在其主页只有自画像

 

三步法也可说是三个阶段, 拿到一篇文章,我们该如何入手呢?S. Keshav告诉我们只需三步阅读全文,每一步都有其目标。大抵是,第一步要弄清论文的大概思路;第二步要抓住论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从细节上深入了解论文。

 

第一步(需5-10分钟)

 

快速浏览整篇论文,对其有个大概的了解。你也可以自己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阅读。该阶段分下面的几个步骤组成:
 
1、仔细阅读题目、摘要和引言;
2、阅读标题和小节标题,标题下的内容不必看。
3、阅读结论
4、看看参考文献,也许有你读过的论文。

在第一步完成后,你应该可以回答以下五个问题:

1. 类别:这篇论文是什么类型?测试类?对现有系统进行分析的?对原型系统进行描述的?

2.内容:在你读过的论文中与其相关的有哪些?使用哪些理论基础来分析文章?

3.正确性:结论是否有效?

4.创新:该论文的主要创新是什么?

5.清晰度:该论文是否条理清晰?

回答出以上问题,你便清楚是否有必要继续阅读该论文,这也许与你的兴趣或研究领域有关,也可能是作者的结论不正确使之没必要再继续阅读。这也再次提醒你,在你写论文的时候,希望有人看你的论文,那么简明扼要的标题及摘要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读者还是审稿人在用五分钟过一遍你的论文后,看不到文章的亮点也就对你的论文失去读下去的兴趣了。


第二步(需1小时左右)

 

在第二步要仔细阅读论文,但忽略掉诸如证明之类的细节。 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记录重点,或在论文空白处标注出来,

1、仔细阅读论文中的数字、图表和其他插图。 尤其要注意图表: 轴标签是否正确? 标示的结果是否有误差线? 这些常见的错误能区分出该论文是粗制滥造的还是经过尽心做研究后的结果。

2、为了了解更多关于该论文的背景,记得要标记未读过的参考文献供进一步阅读。通过第二步的阅读,你应该能够掌握论文的主要内容。你也应该可以把论文的主旨及论据总结给别人。对于你感兴趣的论文,读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但是对于那些在你研究领域内的论文来时,还远远不够。
有些情况你在读到第二步结束时仍然难以理解论文,可能的原因是主旨对你来说是全新的,还有不熟悉的术语和缩略词。也可能论文作者使用您不明白的论据或实验技术,导致大部分论文内容无法理解。除此之外,有些论文可能写得很差,也导致你无法理解该篇论文。亦或者可能是深夜,你很累了。如果是这样,你可以选择:(1)把论文放到一边,期望着在你走向事业成功的路上不需要理解它,(b)在了解了相关背景知识后,过段时间再回头读,或者(c)坚持不懈继续阅读。

 

第三步(数小时)

 

要充分了解一篇论文,尤其你是审稿人时,需要进行第三步。第三步的关键是:在脑中勾勒出整篇论文,作出与作者相同的假设,重新创作。通过将这种重新创作与实际文章进行比较,您可以轻松地验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也可以轻松找出一些不易察觉的缺陷和假设。


这一步需要读者精读论文,完成这一步读者便可验证论文中每一个假设是否成立,并且同时思考如果自己是本文作者的话会如何去体现自己的idea ,这种假设自己是作者的方法可以加深你对该论文论据及表述技巧上的理解,并且能从中学到这些技巧。在完成第三步的过程中,你应该时刻留意对于未来研究工作的新想法。

第三步是最耗费时间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要数小时,即便是有经验的学者也至少要一两个小时。当完成这一步后,你应该可以在脑海中重现构造论文的整个架构,同时能确定论文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一般的论点。特别地,你也应该能明确指出论文中不清晰的假设、漏掉引用的相关工作以及论文中试验和分析的手段潜在的缺点。

原文除了以上三步阅读法外还有“如何完成文献调研”等内容,下面的链接为原论文在其发表期刊网站上的下载链接,读者可点击下载收藏。

http://ccr.sigcomm.org/online/files/p83-keshavA.pdf

 

分享給你的同事

推荐阅读

一些阅读外文文献的好方法

推荐阅读

科研大牛是如何阅读文献的?